中國時報【李萬吉】

許多朋友到歐美旅遊後,都會覺得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,但都市實在缺乏美感。也常聽一些專家呼籲要加強學生的美感教育,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感受、欣賞和創造美感。

如今教育部規劃將「美感教育」課程納入十二年國教課綱,針對國一和國二、高一和高二學生,安排每學期六小時課程。以系統化的方式,從國中階段的「認知」與「練習」,到高中階段的「思考」與「實踐」,希望培養孩子對生活中的美學有更多察覺和賞析能力。

與其說是美感教育,這樣的課程思維或許較像「美學」教育,讓學生對美學的幾個構面有所認識,然後試著動手操作,做些藝術賞析。或許在這過程中能引發一些孩子對美學的興趣,但要說培養美感,應該還有段距離。

美感教育不一定得花時間上課,也不該只是從課堂中去學習,美感教育應該包含長期的薰陶,一種潛移默化的感染,讓孩子從各種學習與生活情境中去累積。這些情境的營造不只是校園環境的美化而已,其實許多孩子看得到,做得出的事務都蘊藏了美感教育的機會。例如教室內的作品佈置、掃除用具的擺設,上課的簡報檔案、學校的文宣印製,教材講義的編排,甚至師生間的談吐對話、行為動作等等,都包含了許多美感教育的元素。

再者,營造有美感的校園,也並非得花大錢整修或裝置才行。做好基本的校園整潔、修繕維護,選擇適當的花草植物,再運用巧思佈置開放空間,甚至鼓勵師生以廢物利用做成藝術品,都可以達到美化的效果。

其實,推動美感教育的關鍵在於用心。只要教育者心中時時存著美,用美來對待學生,經營學校,整個校園就能營造出獨特的美感,讓學生隨時都接受著美感教育。(作者為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)



EBEC7C5BB5A2E947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tercghl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